本标准编号GB/T 44183-2024,标准名称为《支持北斗的移动终端性能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空间射频性能》,由国标委发[2019]40号下达任务,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5)承担任务。
根据我国《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卫星导航功能将成为智能手机终端的标准配置。推广北斗时空服务已成为国家战略,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北斗移动终端空间射频性能是影响北斗规模化应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空间射频测试是通过三维空间测量,是验证移动终端空间整机性能的重要依据,整机空口测试比传导测试更贴近实际使用情况,更能反映真实的定位用户体验。本标准的制定将会为北斗移动终端空间射频性能的判定提供测试依据,进一步推进北斗在信息通信领域的规模化高质量应用。
标准规定了支持北斗的移动终端空间射频性能要求,描述了其测量方法。适用于支持北斗或兼容北斗融合定位的移动通信终端和固定位置使用的无线终端的设计、研发、生产和检验检测。
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支持北斗的移动终端功能要求、移动终端空间射频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其中空间射频性能要求包括辐射功率要求、接收机灵敏度要求、接收机标称精度要求。
对辐射功率要求,规定了支持北斗RDSS功能的移动终端辐射功率自由空间EIRP应不大于36dBm。对接收机灵敏度,规定了支持A-BDS定位及A-BDS兼容融合定位的移动终端接收机灵敏度自由空间TIRS限值应为-136dBm。对于接收机标称精度,针对自治北斗RNSS定位,规定了在-126.5dBm的信号功率下,终端整机应达到最大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120s、2-D定位误差≤15m的指标下,定位成功率≥95%。针对自治北斗RNSS兼容融合定位,在北斗和GPS都是-126.5dBm的信号功率下,终端应达到同样的标称精度要求。
对于仅支持自治定位模式的设备,测试系统需提供一定的方式反馈测量结果,可采用文件存储或实时回传等方式,实时数据回传方式宜基于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TCP/IP)协议。为了能实时回传,建议采用六条消息实现对终端的冷启动控制、确认终端冷启动命令是否成果、请求终端CN值,获得终端CN值,请求终端位置,报告终端位置这六项功能,实现自治定位模式下的空口测试。
对于接收机灵敏度测试,需分别完成载噪比空间方向图测试、接收机灵敏度测试,具体步骤为测试三维方向的载噪比方向图,在上半球载噪比最大的空间位置做空间方向图线性化,得到载噪比方向图对应的功率,并测试得到上半球载噪比最大的空间位置的灵敏度,根据线性化结果得到空间所有位置单点灵敏度,计算总全向接收灵敏度。
本项标准可以作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等移动终端北斗定位测试依据,作为指导文件开展行业自律,基于标准要求形成北斗规模应用典型案例并开展北斗规模应用宣传推广活动等。通过标准引领和检测认证方式推动北斗独立定位成为智能终端标准配置,规范北斗独立定位性能指标要求,提高北斗定位性能质量,提升整机用户定位体验。